故事內容:
在十字軍東征時代,身為騎士團長的私生子貝里昂,從一個默默無名、失子喪妻的法國鐵匠,在突然出現的父親引領下,承接了耶路撒冷騎士團長的封號與領土,肩負起保衛耶路撒冷的責任。由於品格高尚、驍勇善戰、文武雙全的個性贏得了國王信任,與婚姻不美滿的長公主芳心。雖然無法成功阻止同為基督徒但是激進好戰的繼任國王攻打回教徒,但是在繼任國王敗戰後,還是勇敢地帶著領耶路撒冷人民抵抗回教徒,使得耶路撒冷人民獲得生命與財產安全的保證。

簡而言之,就是一個男人成為英雄以及把到正妹公主的經過。

其實這算是一部明顯的商業片。會去看這部片也只是因為有奧蘭多布魯先生,而非期望看到什麼好片,或是誰有精湛的演出。


但是—我卻被「鐵面人」所深深感動。

「鐵面人」是當時耶路撒冷年輕有為的君王巴特文,致力於維持與回教徒之間的和平。他之所以帶著鐵面具,是因為得了不治之症—痲瘋病<註一>,所以不得不隨時帶著鐵面具。

從預告片少之又少的鏡頭和完全沒有劇照中可以明瞭,巴特文在戲中只是個小小配角(謎之音:除了星際大戰外,誰會放個看不到臉的鐵面人的劇照啊!)。他小小年紀就能打敗20萬大軍來襲的回教徒,在意氣風發、展現雄才大略之時,卻因為痲瘋病而註定餘生虛弱地坐困皇宮,活不過三十歲。

縱使如此,他並未成為任由擺佈的君王,還是致力於維持基督徒與回教徒之間的和平。唯有和平,才能保障人民有安穩的生活。有人批評這部只不過是美國911之後,帶著反戰意識大作文章的電影。純妹認為,那有什麼錯嗎?!難道誰以為在戰爭中人民能對明天的生活有信心嗎?

離題了。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,巴特文為了避免戰爭,勉強自己虛弱的身體前往遙遠的喀拉克城,在沙場與回教徒君王談判。他明明知道這一去必定會因衰弱而喪命,但是他還是騎著馬帶著軍隊出發,為了那個總是違抗他命令、出兵偷襲回教商隊的渾蛋部屬,為了避免戰爭。

在一觸即發的沙場,他用簡單的言語,合理的邏輯成功說服回教君王—撒拉丁撤軍,共同維護和平。

縱使是敵對多年的撒拉丁也不禁為巴特文不要命的行為惋惜,主動要求讓自己的醫療兵協助巴特文維持健康,但身為同陣營的屬下,卻巴不得他趕快死掉,以挑起戰爭。

巴特文入喀拉客城之後,用鞭子狠抽挑起戰端的猥瑣屬下,一下又一下,抽完之後轉身卻是自己體力不支倒下。彷彿那一下又一下的鞭打是抽在他自己虛弱的身上,他鞭打是因為痛恨不懂和平重要的屬下、痛恨不懂人民安穩生活重要性的屬下,痛恨把人命當作達成政治、經濟目的的籌碼而加以殺害的屬下。


艾德華諾頓(Edward Norton)獨特的嗓音,用聲音表演了一切,在他的語調、咬字、講話或者不出聲之間,完全可以聯想出此刻巴特文的表情會是什麼,耶路撒冷君王與觀眾之間沒有面具隔閡。我覺得他的表演,讓巴特文不再是個誰都可以的配角。



除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之外,還有一句很簡單的對話讓我不斷提醒、檢討自己。

大概意思如下:當審判的那天來到<註二>,主問你為何要這麼做時,你不可以推託是時世所逼,也不能說被迫使然,主給我們自由意志,可以選擇作正義之事。

同樣的意思也出現在電影綠色奇蹟(The Green Mile)的尾聲也出現過。我們往往為自己不符合正義 / 不正確的行為找藉口,但是主給了我們寶貴自由意志,我堅信我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別人不行正義是他的問題,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,不淪落與他人的錯誤相同。

但是可惜的是,在很多時候,我竟然屈服了。




註一:幾個世紀過去了,戰爭武器的型態改變了無數次、殺傷力增強了萬倍,但痲瘋病仍然無藥可醫,只有注射卡介苗可以增加抵抗力。

註二:基督徒有審判日的觀念,主將再次臨到人間,沒有人可以避免。敝人為忠誠基督徒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cerum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